冰釜

冰釜
冰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保鲜存储设备,类似于现代的冰箱[1][2][3]。它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防腐保鲜。冰釜的设计简单而有效,只需要将冰置于容器中,再将食物放置在冰的中央即可。这一技术早在《周礼》中就有提及,而在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的考古发掘中也有实物证据。

历史沿革

冰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周礼》记载,有一种称为“冰鉴”的装置用于储存食物。这种冰鉴实际上是一个空心的盒子,内部空间可用于存放冰块和食物。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出土了两件冰鉴,证实了这一历史记录。这些冰鉴不仅是储藏食物的工具,也是当时社会地位的象征。到了明代,冰釜被皇公贵族们广泛使用,成为夏季的重要祛暑器具。当时的冰釜通常由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功能性。冰釜的内部采用锡质衬里,防止冰水侵蚀木质箱体,并且能够通过底部的小孔排出多余的水分。冰釜的功能设计不仅限于冷藏食物,还能通过盖上的镂空排气孔调节室内温度,起到了早期空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