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鉨-抖音百科
鉨 [xǐ ] (nihonium),又称为鿭, [13] [4] 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金属元素, [4] 又称“超重元素”, [15] 位于 元素周期表 的第7周期ⅢA族,元素符号为Nh,原子序数为113,分子量是286, [3] [4] 电子分布式为[Rn]5f 14 6d 10 7s 2 7p 1 , [6] 预测其呈固态, 熔点 为700K(430°C,810°F) , 沸点 为1430K(1130°C,2070°F) , 原子半径 170pm ,没有稳定的 同位素 , [3] 稳定 氧化态 可能为+1价。 [8] [9] 2004年2月, 俄国 ( 杜布纳 联合核子研究所,JINR)和 美国 (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 LLNL)联合小组通过 243 Am( 48 Ca,xn) (x =3; 4) 核反应 合成了113号元素, [16] [17] 同年9月,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通过用 70 Zn照射 209 Bi也合成了113号元素。 [18] 虽然美俄团队报告的更早,但 日本 理化研究所的数据更准确, [14] 因此国际化学机构将113号元素命名权授予了日本。 [4] 2016年11月30日,IUPAC公布113号元素名为“Nihonium”(Nh),源于 日本 国的国名Nihon。 [19] 2017年中文名称定为“鿭” 。 [2] 目前nihonium除了基础科学研究之外,没有任何已知的其他应用。 [3]
历史 1869年2月7日, 俄国 化学家 门捷列夫 (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把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绘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还对不曾发掘的元素做了预测,但这些预测被当时的科学家认为是天方夜谭。 [20] 直到1875年, 法国 化学家博伊斯鲍德兰(Boisbaudran)发现了门捷列夫预测的类似铝的元素一镓,随后类似的元素锗和 钪 [kàng ] 相继被发现,印证了其理论和预测,自此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发现。 [20] 但自然界存在的元素直到 铀 [yóu ] (Z=92),比铀更重的元素均是人工合成的, [21] 这类元素统称为“超重元素”, [15] 原子序数越大就越不稳定, 半衰期 就越短,所以 元素周期表 的发展可能已走到尽头,而“ 稳定岛 ”假说预言在第114号元素附近存在着超重 原子核 稳定区域,该区域可能存在半衰期较长,相对稳定的原子,鼓舞科学家们继续制造新元素。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