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胺

具有生物活性含氮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总称
1
2
生物胺(biogenicamine,BA)是一类含有氨基且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的总称,生物胺根据结构差异,可以分为脂肪族胺(包括腐胺尸胺精胺等)、芳香族胺(包括酪胺苯乙胺苯甲胺等)和杂环胺(包括组胺、色胺5-羟色胺等)三大类。[1][2][3]
生物胺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的组织中,并在食品中尤其是发酵食品中常见,是生物活性细胞必不可少的化合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生物胺是生物活性细胞合成核酸蛋白质、荷尔蒙和生物碱的重要前驱物,同时参与某些生理活动,如体温的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血压的升高与降低等。[2][3]
生物胺是生物体包括人体在内的正常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和毒理效应。色胺、苯乙胺尸胺腐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是8种主要生物胺,也是最常研究的8种生物胺,另外还有5-羟色胺章鱼胺等多种胺。[2][4][3]腐胺、亚精胺、精胺等多胺化合物可以促进生物细胞的生长及修复,调节核酸与蛋自质的合成及生物膜的稳定性等,组胺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消化系统、血液和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刺激感觉运动神经、控制胃酸分泌、参与免疫反应等,酪胺具有显著抗氧化作用,且抗氧化效果与其含量成正比,腐胺、精胺、亚精胺和尸胺等可以促进DNARNA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植物开花结果及果实成熟,也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以及缓解衰老等作用。多巴胺5-羟色胺是释放神经细胞的重要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在激素调节、体液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5][4][3]
生物胺的适当含量和平衡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然而,过量摄入某些生物胺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爆发了多起组胺中毒事件。例如,美国在1978年至1987年的十年间共爆发了157起组胺中毒事件,共有757人受害。[3]

发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