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受精

俄国植物学家纳瓦兴于1898年发现的现象
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是指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分别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的两个精子融合的过程。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区别于裸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双受精现象是由俄国植物学家纳瓦兴于1898年发现。他以头巾百合和细弱贝母为材料,观察到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分别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的两个精子融合的过程,由此发现了被子植物的两个精子都参与受精。作为植物胚胎学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双受精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1]

最早发现

1880年,俄国植物胚胎学家И·Н·戈罗然金首先发现了裸子植物配子的融合现象。4年后,德国植物胚胎学家、细胞学家E·A·施特拉斯布格在被子植物中也看到了这种现象。他在水晶兰中观察到胚囊中由花粉管释出两个雄性核(精子),其中一个与卵结合;当时还不了解第2个精子的命运。1898年,俄国植物胎学家С·Г·纳瓦申研究了头巾百合贝母的受精作用,才发现一个精子和卵融合,而另一个和两个极核合并。这是双受精现象的最早发现。1899年,法国植物胚胎学家L·吉尼亚尔也报道了百合属贝母属中同样的现象,并且绘出一套图(图1)。以后证实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普遍存在的现象。
头巾百合的双受精
被子植物胚囊中极核同卵一样受精产生了具有父本和母本遗传性的通常是三倍体的胚乳,由这种胚乳“哺育”胚可能使后代更加巩固它双亲的特性并更富有生命力,因此有人认为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繁盛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