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隋高祖开皇六年(586)始置,为尚书省礼部头司礼部司次官,佐司之长官礼部侍郎掌司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称仪曹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旧称。置一员,从六品上,佐礼部郎中掌礼部司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礼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复旧。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称春官员外郎,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六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有实际职掌,作为礼部之佐贰官,参领本部事务,降为正七品。辽朝亦设,圣宗开泰五年(1016),王景运任此职,其制不详。金朝设一员,从六品;元朝设二员,从六品。均同宋制,参领本部事务。明、清于礼部所属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设员外郎,为各司之副长官,分别冠以各司之名号。明制,每司设一员,从五品。清朝每司员额不等,四司共十二人,分别由宗室一人、满洲八人、蒙古一人、汉二人充任。初制正四品,顺治十六年(1659)改正五品,康熙九年(1670)定从五品。此外,礼部铸印局尚设员外郎一人。宣统三年(1911),礼部改为典礼院,遂废。 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