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边公学的前身是陕甘宁边区第三师范、三边师范。1940年初,在定边建立了陕甘宁边区第三师范。当时副校长卢勤良(主持工作),教导主任刘若曾。教员有孙桐、白玉、白燕、丁绍志、李彦、杨清轩等十余人。党总支书记文普华。学生七、八十人。到1941年秋季改名为陕甘宁边区三边师范。 学校发展
设有师范一班,师范二班,师范预备班,又增设地方干部学习班,新文字学习班等,学生共约有近二百人。教员增加到二十余人,如张源、王冰、吴淼[miǎo]、韩启晨、张棣根等。1942年7月底,师范一班毕业,这是三师培养的第一批学生参加到革命工作岗位上去了。1943年,教师和学生全部参加了整风运动。这时的代理校长是马俊杰,后是郭子清。 1944年春,延安的民族学院搬到定边与三边师范合并,改名为三边公学设有民族部、地方干部训练部、中学部。校长由三边地委书记王世泰兼,副校长卢勤良、教导主任刘春兼民族部主任,中学部主任刘若曾,地方干部训练部主任郭子清,总务处长先后宋友田、宗群、岳松等,总支书记王志强。 1945年7月师范二班(即中学部的头一班)学生毕业(中途因工作需要调走一部分,毕业时只有二十余人),其他班因工作需要,不少学生陆续调出去工作了。当年9月间又增设教学研究班,由王云任班主任,设中文、历史、数学三个组,学生有二十余人。到1946年7月,这个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