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瓦是瓦的一种,并非平板,而是带有弧度,由筒型陶坯四剖或六剖制成,即弧度为圆筒的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概述
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岐山县凤雏村西周宗庙建筑遗址,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的瓦。据专家分析,当时屋顶没有全部用瓦覆盖,而是沿屋脊和椽[chuán]在茅草覆盖层上施瓦镇压。这里的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瓦。 西周宗庙遗址所用瓦种类多达10多种,大小、形制、纹饰各不相同。有筒瓦、板瓦,也有带钉瓦、带环瓦,瓦钉和瓦环有的在正面,有的在反面。其中的一种大瓦,长约二尺,宽近一尺,青色,用手敲击时声音清脆,质地坚硬,说明烧制火候和出窑时问掌握得非常准确。这些西周瓦的发现,把我国用瓦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 汉景帝刘启的阳陵出土了一种板瓦,其残长108 厘米,宽43.5厘米,现陈列于这里的“汉阳陵博物馆暨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中,这是我国考古发掘中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板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