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彦

南宋初年宰相
汪伯彦(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南宋初年宰相、著名奸臣。奸相秦桧的老师,主和派重要人物。汪伯彦在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考中进士,初授成安主簿,之后历任中奉大夫、开府司仪曹事、军器少监等职,并在任职期间先后受到宋徽宗宋钦宗两任皇帝的召见。他将自己撰写的《河北边防十策》上呈宋钦宗赵桓,因切合帝意被任命为直龙图阁,知相州。金兵攻陷真定之后,真定帅府迁往相州由汪伯彦负责统领。宋徽宗时推行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赵构河北,他率兵保护,遂受信任。康王大元帅府副元帅,又升为集英殿修撰。国事日益紧急,风云激荡,官兵民众抗金心切,群志昂然。然而就在金兵迫近京城时,汪伯彦却阻拦宗泽抗金。次年,金兵攻下京城,掳走微、钦二帝。康王秉承旨意,升汪伯彦为元帅和显谟阁直学士。5月,康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继位位,升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6月升知枢密院事,12月拜右仆射(即右丞相)。当金兵再次逼近时,汪伯彦极力反对宗泽、李纲的抗金主张,促请宋高宗南逃。与黄潜善同居相位,专权自恃。他又主谋南迁扬州(今江苏扬州),不作战守之计。建炎三年(1129年),扬州失守后罢职。后又知池州(今安徽贵池区)、宣州(今安徽宣城)。以献其所著《中兴日历》,后升至检校少傅。绍兴十一年(1141年)去,终年七十三岁。追赠为少师,谥号“忠定”。

人物生平

受召献策

汪伯彦,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安徽祁门)人。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考中进士,授任成安(今属河北主簿,后以功升任宣教郎、中奉大夫。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汪伯彦受宋徽宗赵佶召对(召对,是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除任开府司仪曹事,后迁任军器将作少监,又提任为虞部郎中。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汪伯彦被宋钦宗赵桓召见,他献上《河北边防十策》,因切合帝意,被任命为直龙图阁,知相州(今河南安阳)。同年十月,金兵攻陷真定(今河北正定),宋钦宗下诏迁真定帅府于相州,由汪伯彦统领。

护卫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