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夜蛾

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动物
斜纹夜蛾(学名:Spodoptera litura)是鳞翅目夜蛾科夜盗蛾属的一种蛾,也被称为黑肚虫、土虫行军虫。该物种是一种农作物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和印度次大陆。斜纹夜蛾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食性杂,且食量大,初孵幼虫在叶背为害,取食叶肉,仅留下表皮;3龄幼虫后造成叶片缺刻、残缺不堪甚至全部吃光,蚕食花蕾造成缺损,容易暴发成灾。幼虫体色变化很大,主要有3种:淡绿色、黑褐色、土黄色。成虫体长约2公分,外观呈黑褐色,翅中央有一条宽长灰白斜带为其辨识特征,有趋光性,雌虫交尾后飞至植株叶背产下数十至数百粒卵,堆集成卵块,其上附有雌虫的鳞毛。斜纹夜蛾的寄主植物广泛,可危害各种农作物及观赏花木,共有87种寄主植物受其危害。该物种的危害严重,会破坏经济作物并导致产量下降,因此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斜纹夜蛾与同属的S. littoralis很难区分,一般常以生殖器的形态差异鉴别两物种。

形态特征

幼虫取食甘薯、棉花、芋、莲、田菁、大豆、烟草、甜菜十字花科茄科蔬菜等近300种植物的叶片,间歇性猖[jué]为害。成虫体长14~21毫米;翅展37~42毫米
斜纹夜蛾
成虫前翅灰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呈波浪形,有白色条纹,环状纹不明显,肾状纹前部呈白色,后部呈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的斜纹,自翅基部向外缘还有1条白纹。后翅白色,外缘暗褐色。卵半球形,直径约0.5毫米;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呈紫黑色,表面有纵横脊纹,数十至上百粒集成卵块,外覆黄白色鳞毛。老熟幼虫体长38~51毫米,夏秋虫口密度大时体瘦,黑褐或暗褐色;冬春数量少时体肥,淡黄绿或淡灰绿色。蛹长18~20毫米,长卵形,红褐至黑褐色。腹末具发达的臀棘一对。中国从北至南一年发生4~9代。以蛹在土中蛹室内越冬,少数以老熟幼虫在土缝、枯叶、杂草中越冬。南方冬季无休眠现象。发育最适温度为28~30℃,不耐低温,长江以北地区大都不能越冬。各地发生期的迹象表明此虫有长距离迁飞的可能。成虫具趋光和趋化性。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幼虫共6龄,有假死性。4龄后进入暴食期,猖獗时可吃尽大面积寄主植物叶片,并迁徙他处为害。天敌有小茧蜂、广大腿蜂、寄生蝇步行虫,以及多角体病毒、鸟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