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弗里德里希·维勒[a](Friedrich Wohler)与被称作德国化学之父的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1803-1873)合作,发现苯甲醛(苦杏仁油)含有一个原子基团C7H5O,发现了安息香酸基,发展了有机化合物的基团理论,从而划清了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本质区界。[18][19][20][21]1852年,坎尼扎罗(Stanislao Cannizzaro)开始研究苯甲酸及其特征反应,发现了苯甲醛和碱液作用生成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反应,这一研究成果于1853年发表,后人称这类反应为“坎尼扎罗反应"。[22]1889年,贝克曼(Ernst Otto Beckmann)发现苯甲醛肟具有顺一反异构体,为当时热议的几何异构体提供了新的证据。[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