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

台湾著名雕塑家
朱铭(英文名:Ju Ming,拼音:Zhū Míng,1938年1月20日-2023年4月22日),男,父亲朱李记,母亲为王爱。本名为朱川泰,为家中幺子,小名“九二”。15岁初从李金川师傅学习传统庙宇的雕刻与绘画,30岁拜入台湾雕塑界大师杨英风门下,朱铭融合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的精神,逐渐发展出超越两者的独特风格。早期以乡土主题,如《牛》《牧童》等雕刻出名,近期则以融合了中国哲学如《太极》等的现代雕刻闻名。2019年9月14日,朱铭建美术馆20年开展,埋藏超过5000年珍贵古茄[dōng]沉木雕刻的“太极”新作展出。2020年6月4日,朱铭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2,761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25位。2023年4月22日深夜,朱铭不堪久病之痛在家轻生,享年85岁。[1][2][3]

人物经历

朱铭1938年1月20日出生于日据台湾新竹县童小镇,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五位哥哥和五位姐姐。1953年他在父亲的带领下,到通霄镇上的妈祖庙、向雕刻师傅李金川拜师,1955年出师,1956年北上到基隆的佛具店工作。1959年,他回到童小并与学徒一起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创办了一家成功的工艺品生意。1961年,朱铭与陈富美结婚,她也是朱铭著名雕塑《玩沙的女孩》的原型。然而一直到1966年间,经济状况一直不佳,直到1968年,他毛遂自荐,带著自己刻的《慈母像》《玩沙的女孩》,拜雕塑家杨英风为师后,才较为好转,这一年,他也搬到了台北县板桥市江子翠一带定居。
1976年,杨愚宇建议朱铭练习太极拳以培养身心修养。个人展览在台北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取得了巨大成功,并被评为1976年的十大杰出青年之一。1978年,朱铭在日本东京中央美术馆展出,作品《单鞭下势》被日本雕刻之森美术馆收藏。1981年,他独自一人到美国纽约市学习,是他打开国际视野的一个转捩点,这一年後,他所创作的《人间》系列作品,成为他生涯中最受赞誉的经典代表。然而这一年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发生窃案,朱铭的雕刻作品《老太婆》被偷走。
1983年在纽约市获得了知名度。1989年,他与建筑师贝聿铭合作,在香港中银大厦前使用青铜为材质,创作《和谐共处》的人间系列作品。位于大楼入口大门的左侧。1999年,朱铭在台北县金山乡西势湖成立《朱铭美术馆》,占地有11亩,收藏许多现代雕塑作品。2000年左右,他将太极中“推手”的姿态设计成类似拱门形状,意指“气韵流动”“一分为二、二合为一”等抽象含义。“太极拱门”诞生了20个款式的作品。2000年,花了几十年规划成立的《朱铭美术馆》,获得日本东京创新大奖Tokyo Creation Award海外奖。2011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