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甫,字甫之,籍贯有济阳(今属山东)、江西、江南诸说。北宋哲宗、徽宗时独霸棋坛、所向披靡的大国手。[1][2]活动时期在元佑至政和年间。居开封(今属河南),翰林院棋待诏,擅名二十余年。[3][4]人称其技艺较唐代王积薪高“两道”。刘仲甫曾于绍圣元年(1094年)与名手杨中和、王珏[jué]、孙先会于彭城市楼联棋,成我国现存最早的联棋棋谱成都府四仙子图。[5][6]著有《忘忧集》、《棋势》、《棋诀》及《造微》、《精理》诸集,今仅《棋诀》存。[7][8] 简介
据宋代成书的《春渚记闻》记载,一次,刘仲甫旅居钱塘,每日早出晚归,观看钱塘高手对局。几天后,他忽然在旅馆门外树起一面招牌,上写:“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棋先”,并出银300两为赌注。一时观者如堵,议论纷纷,钱塘高手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和这位口出狂言的江南棋客一快高低。 第二天,钱塘众富户也凑齐赌注300两,在城北紫霄楼摆开棋局,请刘仲甫与本城棋品最高者对弈。弈至 50着,刘仲甫似处处受制,对方则洋洋得意,以为胜券在握。刘仲甫却不为所动,行棋如故。又过20着,刘仲甫突然把棋局搅乱,将盘上棋子尽行捡入棋盒内。观者见了无不大哗,指责他撒泼耍赖。刘仲甫却侃侃而言说:“我自幼学棋,一日忽似有所悟,自此棋艺大进,成为国手。钱塘人杰地灵,高手如云,被学棋人视为一关。我到这里就是要试试自己的棋力,如果能胜,则北上入都。这几天我一直来棋会观棋,钱塘棋手的品次,我已经了然于胸了,才出了这个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