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杭州》是由钟毓龙创作的一部关于杭州文化的著作。该书最初是在温州雁荡山开始写作的,当时钟毓龙带领宗文中学的学生们躲避日军侵扰,居住在此地长达三年。由于无法返回家乡,钟毓龙便记录下杭州的各种风土人情,以此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经过十年的努力,最终完成了这部包含十八个章节、共计一百万字的作品。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原稿几乎全部遗失。尽管如此,钟毓龙在晚年仍尽力回忆并补充编写,但未能完成全书。直到198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1]出版了部分内容,而在2005年,钟毓龙的儿子钟肇恒成功将全书恢复并出版。
作品内容[2]
《说杭州》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杭州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杭州的酱园行业,指出这些酱园大多有着百年的历史,且各自拥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此外,对于肩挑业中的馄饨担子,钟毓龙也有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够听到那熟悉的敲击竹筒的声音。无论是商业市井、山水坊巷,还是风俗语言、学校寺庙,凡是与杭州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在书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钟毓龙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讲述着杭州的故事,展现了他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
图书目录[3]
第一章 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