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干

张作干
张作干,浙江省温岭市(原温岭县)石粘六份村人。组织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和神经解剖学家与医学教育家、教授。我国现代组织化学细胞化学技术的开拓、普及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组织学、胚胎学、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的科研教学人才,为发展和提高祖国的基础医学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

人物简介

张作干少年离乡求学,赴宁波考入斐迪学校读书。五[]惨案后,与同学发起反帝救国运动,组织上街游行。同年秋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1927年春节回乡,正值北伐军入浙,毅然休学留乡,参加创办中山中学。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山中学被迫停办,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校当助教。曾任山东齐鲁大学生物系讲师,北京协和医学院讲师,1947年赴美国,1949年获康涅狄格大学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国,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实验形态学系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学教研组主任、教授,中国解剖学会第二、第三届常务理事、《解剖学报》主编等职务。为九三学社社员。毕生从事组织学、胚胎学及神经解剖学的教学工作。对小白鼠胚胎发育及安康羊、矮脚羊和侏儒羊骨的发生有较深研究,并取得成果。对发展我国组织化学,促进新技术应用,作出贡献。写有学术论文多种,专著有《各种因素对于骨骼结构及发育的影响并论及畸形的成因》,合编有《组织学》《细胞学进展》还翻译巴斯著的《胚胎学》。

人物生平

张作干教授,1907年3月14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岭县麻车桥乡六份村。1927年7月~1929年6月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1929年7月~1935年12月毕业于燕京大学生物学系,后留任该校助教;1936~1939年间受聘于山东齐鲁大学生物学系及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系任讲师;于1940~1946年先后出任贵阳医学院解剖学系副教授和主任教授,1947~1949年在美国康乃蒂(Connecticat)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在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的时候,放弃高薪优厚待遇和先进工作条件,毅然于1949年9月回国,任私立协和医学院解剖学系教授。1957~1969年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实验形态学系教授、研究员与系副主任,并兼任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学教研室主任与教授;还曾任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常务理事,《解剖学报》的主编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下放劳动,不幸于1969年3月17日因脑溢血在北京去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时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