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信天翁

信天翁科北太平洋信天翁属的一种鸟类
1
4
短尾信天翁(学名Phoebastria albatrus),为信天翁科北太平洋信天翁属的一种大型海鸟。[1][6]是信天翁家族中体型最大的种类。[7]飞翔力强,适于在海上长途旅行,[7]除繁殖期外很少上陆。[6]
短尾信天翁体长84~100厘米,[8]体重5.1~7.5千克[9]身体粗壮。[7]翅狭长,[7]翼展213~229厘米。[8]成鸟通体几乎纯白色,仅在头项和枕部沾有橙黄色,翅膀、肩部和尾部具有灰褐色的区域。[7]虹膜褐色[7]喙直而尖,[10]趾间蹼黑色。[11]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北太平洋、琉球群岛和小原群岛等地,[6]栖息于海洋、近海岛屿和沿海地带,[11]大部分时间在海洋开阔处,仅生殖季节才到沿岸地带。[10]以水生动物为食。[11]
20世纪之前,短尾信天翁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丰富的海鸟之一。20世纪末,短尾信天翁因狩猎、火山爆发等因素几乎绝灭。[5][12]近年来种群已慢慢恢复,[5]2014年,全球短尾信天翁种群数量估计为4200只。[2]尽管如此,短尾信天翁的种群数量仍受到猎捕和由于部分分布区域与经济鱼类重叠而造成的兼捕死亡的威胁,[7][6][2]此外,活火山造成的个体死亡和栖息地丧失、台风和潜在的石油泄漏等也是其致危原因。[5][2]2018年,短尾信天翁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评估为易危(VU)物种。[2]2021年,短尾信天翁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3]短尾信天翁所属的信天翁科在英国文化中有独特的国俗语义,喻指“沉重的负担”“无法摆脱的苦恼”“挥之不去的心病”。[14]

历史

研究表明,短尾信天翁有两个遗传分支(种群),两个分支的体型大小和喙形状都不同,还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觅食生态,其中一个分支的短尾信天翁仅在鸟岛上繁殖,并在西北太平洋广泛觅食,同时更倾向于沿着温哥华岛西海岸觅食。另一个分支的短尾信天翁主要在钓鱼岛、钓鱼台群岛繁殖,个别也在鸟岛繁殖,并在西北太平洋广泛觅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