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门峡水利枢纽-抖音百科
黄河上第一座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中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中游下段,连接豫、晋两省,[3]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1]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4年10月,黄河规划委员会完成《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选定三门峡水利枢纽为实施黄河综合治理规划的第一期工程。1955年7月30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确定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利枢纽也成为“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7]主体工程由苏联电站部水力发电设计院列宁格勒分院设计,[5]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施工。[4]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60年秋,开始拦洪蓄水。[7]1961年4月,大坝主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4]1965年和1969年,该工程先后经历两次改建。[8][9]1983年,黄委会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成立。[10]1996年5月,在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的基础上整体改制,成立国有独资公司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三门峡等水利枢纽的管理和运行维护。[6]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8.8万平方公里,[1]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3]它在黄河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调水调沙、库区生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综合效益。[11]三门峡水利枢纽为黄河下游作出了重要贡献,保障了下游引黄灌区“中国粮仓”稳定增产,为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和治黄事业发展积累了经验。[7] 历史沿革
勘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