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

春秋初期郑国第三任国君
1
4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出生于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附近),姬姓郑氏,名寤生,谥号为庄,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春秋初期政治家。[1][2][3]
郑庄公出生于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郑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乱,消弭了国家内患。后十余年间,郑国与宋国、卫国等国之间互有征伐,提升了郑国的国家实力。郑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后,郑庄公与周桓王交恶,周郑关系渐渐恶化。郑庄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郑庄公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成功击败周桓王率领的联军,并且郑军射伤了周桓王,令其威严尽失。[2][3][4][5]
郑庄公在位其间,对内稳定国家、积极发展商品经济,对外实行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增强郑国影响力,并且击败了周天子的联军,极大提升郑国的威望,使郑国取得了春秋初期的“小霸”地位。[5]
郑庄公四十三年(公元前701年)五月七日,郑庄公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为庄,故史称“郑庄公”。[6][2][3]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