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文

中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家、现代散文作家
钟敬文,原名钟谭宗(1903年~2002年);出生于广东海丰公平鱼街,客家人,中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家、现代散文作家,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1]
1903年3月20日,钟敬文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岭南大学工作并学习;1927年他到中山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与顾颉刚等人组织民俗学会;1928年他到浙江大学任文理学院讲师,继续研究民俗文学,并创作了一些散文;1934年他留学日本,1936年回国。 [2]钟敬文曾先后在广州杭州桂林香港等地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从事救亡工作;1950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钟敬文从事教育工作80年,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出版有《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等百余万字著作。[1]
2002年1月10日,钟敬文病逝。[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