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瑾

明朝勋臣、将领
吴瑾(1413年12月23日-1461年8月7日),明朝著名将领,蒙古族,字廷璋,恭顺伯吴允诚之孙、[bīn]国公吴克忠之子。自幼善于武艺,尤其擅长骑射。[2]土木堡之变中,吴瑾随父叔北征瓦剌,力战被擒。后被释放回到京师,袭爵恭顺侯,并督操三千营军。明英宗复辟后,吴瑾受到英宗的信任,于天顺四年(1460年)升任左军都督府事。天顺五年(1461年),吴瑾告发昭武伯曹钦叛乱之事,使其不得攻入宫城。但在侦查时,吴瑾与从弟吴琮听闻兵变,于是在长安门镇守,曹钦在无法攻入时,遂纵火。吴瑾率众力战而亡,享年四十九岁。事后,他被追赠凉国公,谥号“忠壮”,并予世券。吴瑾曾拒绝明英宗的镇守甘肃之命,因为他是外族人,担心会让外族轻视中国

人物生平

忠义之门

吴瑾生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十二月一日(1413年12月23日)。他的祖父巴都帖木儿,在归附明朝后被赐姓名吴允诚,父亲答兰也更名吴克忠。吴瑾自少娴熟武艺,擅长骑射。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北征瓦剌,吴瑾与吴克忠、叔父吴克勤随征。明军被瓦剌包围,他也在阵中射击瓦剌军。最后吴克忠、吴克勤战死于阵内,吴瑾守护二人尸首不动,被瓦剌擒获。瓦剌首领嘉奖吴瑾的忠义,放他回京师(一称逃回京师),得以袭封父亲的爵位恭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