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纤毛虫病-抖音百科
疾病概述
纤毛虫病是由累枝虫、聚缩虫、独缩虫、钟形虫等,附生在罗氏沼虾体表、附肢、眼和鳃上所引起的。主要症状:罗氏沼虾烦躁不安,在池边频频游动,妨碍摄食、蜕皮,影响生长。如在鳃上大量附生,可引起罗氏沼虾缺氧窒息死亡。防治方法:此病可采用经常灌注新水,保持 池水清洁卫生来预防。药物治疗可用0.2ppm孔雀石绿浸洗30分钟,或0.4ppm硫酸铜溶液浸洗6小时,每一个疗程3~5天。也可用25~30ppm福尔马林溶液浸洗,24小时换一次水,连续2~3次。 疾病描述
结肠小带纤毛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滋养体呈椭圆形、无色透明或淡灰略带绿色,大小为30—200μm。全身披有纤毛、获得滋养体可借纤毛的摆动呈迅速旋转式运动。虫体极易变形,前段有一凹陷的胞口,下接漏斗状胞咽,颗粒食物借胞口纤毛的运动进入虫体,形成食物泡经消化后,残渣经胞肛排出体外。虫体中、后都各有一伸缩泡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苏木素染色后可见一个肾形的大核和一个圆形的小核,后者位于前者的凹陷处。包囊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40—60μm。淡黄或淡绿色,囊壁厚而透明,染色后可见胞核。包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经口进入宿主体内,在胃肠到脱囊逸出滋养体。滋养体在结肠定居,以淀粉克敌之细菌及肠壁脱落的细胞为食,迅速生长,以横二分裂进行繁殖,在分裂早期虫体变长。中部形成横溢并收缩。后面的个体另长出胞口,小核首先分裂,大核延长并在中部收缩形成两个核,然后虫横溢处分开。前面的收缩泡进入前面子体,后端的收缩泡则进入另一子体。刚形成的子体较母体小,通过结合生殖逐渐恢复原来大小。在一定的条件下滋养体还可侵犯肠壁。由于肠内理化环境的变化,部分滋养体变圆,并分泌囊壁成为包囊,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包囊在外界无囊内增殖。滋养体若随粪便排出,也有可能在外界成囊,人体内的滋养体较少形成包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