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导演康健民2003年导演的电影“毛泽东去安源”,是被国家广电总局、广电总局电影局确定的惟一一部为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而拍摄的电影作品。影片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浓墨重彩地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的意气风发与青春激情,用细腻的手法表现了伟人在生活中的平凡与浪漫情怀。 剧情简介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1921年秋天,毛泽东来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借找工作之名来到矿井下干活,结识了长期受尽欺凌、怨声载道的路矿工人。可是向来逆来顺受的工人们不敢与洋矿主、土监工们作斗争。
毛泽东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与李立三决定将“安源这锅冷水烧热”。首先他们拜访了矿长林之轩,以兴办平民教育为理由,开办了安源路矿工人夜校,很快就发展了几名党员和200多个积极分子。刚刚从俄国学成归来的刘少奇,也马上加入到安源的工人运动中来。三个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着自己的信念、理想与激情,先后在安源开办了工人俱乐部、矿工合作社和剧社,鼓励工人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堂堂正正地做人,同时筹划着罢工运动。 资本家和洋买办们意识到矿工们越来越团结,为了削弱工 人俱乐部的影响,以萍乡县公署的名义发布了取缔俱乐部的训令,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决动提前罢工。1922年9月14日,以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奇任矿工全权代表的安源路矿工人总罢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