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

鳞翅目夜蛾科昆虫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又称行军虫[1]鳞翅目夜蛾科昆虫,老熟的粘虫幼虫体长38mm;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有变化);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粘虫成虫体长15~17mm,翅展36~40mm;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褐黄色,界限不显著,肾纹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亚缘线自顶角内斜至Mz;缘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2]
粘虫主要寄生于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4种以上植物。粘虫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成为全中国性重要农业害虫,[1]2012年,中国的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3]粘虫成虫对糖醋液趋性强,产卵趋向黄枯叶片,在麦田喜把卵产在麦株基部枯黄叶片叶尖处折缝里;在稻田多把卵产在中上部半枯黄的叶尖上,着卵枯叶纵卷成条状,每个卵块一般20-40粒,成条状或重叠,多者达200-300粒,每雌一生产卵1000-2000粒;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麦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或把穗头咬断,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动迅速卷缩坠地,畏光,晴天白昼潜伏在麦根处土缝中,傍晚后或阴天爬到植株上为害,幼虫发生量大食料缺乏时,常成群迁移到附近地块继续为害;幼虫老熟后,在植株附近钻入表土下3厘米左右处筑土室化蛹。影响粘虫发生的环境因子有气候、食料营养、天敌和农业生产活动等因素。[1]

形态特征

卵:长约0.5mm,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
粘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