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Radar,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能发射电磁波到探测目标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探测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方向和高度等信息。[1]
雷达的基本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雷达才得到迅速发展。雷达自发明之初,军事应用一直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随着应用的扩展,雷达在民用领域也获得广泛应用。[1] 1989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的主持研制下,中国第一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问世。[2] 起源
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一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 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