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工艺

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全称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其前身是ICEAS工艺,两者均是由美国的Goronszy教授开发而成的,CASS系统是一个间隙式反应器,是一种“进水和排水”活性污泥法,是在SBR工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演变和改良而发展的新工艺。[1][2]
CASS工艺是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反应池沿长度方向分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水装置,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运行,集曝气沉淀、排水于一体。[1][2]
CASS工艺是一个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过程,具有一定脱氮除磷效果,废水以推流方式运行,而各反应区则以完全混合的形式运行以实现同步硝化一反硝化和生物除磷。[1][2]

简介

CASS又称为循环活性污泥工艺。该工艺最早在国外应用,为了更好地将其引进,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污水处理新工艺,有关科研机构在实验室进行了整套系统的模拟试验,分别探讨了CASS工艺处理常温生活污水、低温生活污水、制药和化工等工业废水的机理和特点以及水处理过程中脱氮除磷的效果,获得了宝贵的设计参数和对工艺运行的指导性经验。将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及不同种工业废水的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并开发的CASS工艺与ICEAS工艺相比,负荷可提高1-2倍,节省占地和工程投资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