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恩林登战役-抖音百科
霍恩林登战役发生于1800年12月3日,是法国大革命战争期间的一场重要战役。法国莱茵集团军(约56,000人)在莫罗将军的指挥下,与约翰大公率领的奥地利和巴伐利亚军队(约64,000人)在霍恩林登附近进行了交战。霍恩林登位于现代德国慕尼黑东部33公里处。 奥地利军队认为自己正在追击败阵的敌军,因此穿越了一片森林地带,分成四个独立的战斗单位。莫罗将军在奥地利军队从埃伯斯贝格森林出来时伏击了他们,同时派出安托万·里谢潘斯的师进行了对奥地利左翼的突然包围。莫罗将军的将领们表现出出色的个人决心,成功包围并击败了奥地利最大的战斗单位。 这场决定性的胜利,与1800年6月14日的马伦哥战役的狭小胜利相结合,使得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结束。1801年2月,奥地利签署了卢内维尔条约,承认法国在莱茵河以西的统治,以及意大利和荷兰的法国傀儡共和国。随后的《亚眠和约》使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进入了拿破仑时期最长的休战期。 背景
从1800年4月到7月,莫罗的军队在斯托卡赫、梅斯基希、赫赫施泰特取得胜利,将奥地利元帅帕尔·克雷指挥的奥地利军队从莱茵河赶到因河。7月15日,交战双方同意停战。意识到克雷已无法胜任任务,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免去了他的指挥职务。奥地利总理约翰·阿马德乌斯·冯·图古特首先提议由奥地利-埃斯特大公斐迪南·卡尔·约瑟夫和匈牙利巴拉丁大公约瑟夫担任军队指挥,但两人都拒绝了。由于他的兄弟、能干的特申元帅卡尔大公也拒绝了指挥职务,皇帝任命了另一位兄弟,18岁的约翰大公。这位经验不足的年轻人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责任,因此皇帝任命弗朗茨·冯·劳尔为约翰的副手,并晋升他为元帅。约翰被指示听从劳尔的指示。为了进一步使笨拙的指挥结构复杂化,富有进取心的上校弗朗茨·冯·韦罗瑟被任命为约翰的参谋长。停战在9月续签,但于11月12日失效。此时,韦罗瑟已说服约翰和劳尔采取进攻姿态。韦罗瑟的计划是在兰茨背后击溃法国左翼,然后向南突击,切断莫罗在慕尼黑西部的通信线。几天的行军后,奥地利军队显然太慢以执行如此雄心勃勃的计划。因此,劳尔说服大公将这次行动转变为直接进攻慕尼黑。即便如此,突然的进攻使莫罗的法军有些分散的部队措手不及,并取得了当地的优势。在12月1日的安普芬战役中,奥地利人击退了保罗·格勒尼尔将军的左翼部分。被击败的法军设法对奥地利人造成了3000人的伤亡,而自己只有1700人的损失。然而,当奥地利领导人发现格勒尼尔在次日撤离了上巴伐利亚的哈格后,他们欣喜若狂。约翰大公和韦罗瑟无视劳尔的谨慎建议,全力追击他们认为正在逃跑的敌人。然而,莫罗决定站稳脚跟,将他的军队部署在霍恩林登附近的开阔地带。为了接近他的阵地,奥地利-巴伐利亚人必须直接向西穿过茂密的树林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