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群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
4
周逸群(1896年-1931年5月),男,字立凤,祖籍湖北省蒲圻县,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县城关镇,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活动家,共产党军队的早期缔造者之一,湘鄂西红军和苏区的创建者之一。[4][5][6]
1906年周逸群进入周自炳在铜仁创办的城南小学学习。1914年,周逸群到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学习。[6]周逸群于1919年赴日本留学,1923年毕业回国,在上海参加创办了《贵州青年》旬刊。1924年,周逸群10月入黄埔军校学习,于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周逸群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周逸群与贺龙赴湘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参与领导鄂中鄂西地区年关暴动和桑植起义,之后领导组建了江左、江右军两个指挥部和独立团,并取得第一、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1年5月,周逸群在湖南岳阳遭国民党军伏击而牺牲,时年35岁。[2][3]
2009年,周逸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7]周逸群文集》共收录周逸群诗词17首,文章113篇。[8]

人物生平

周逸群,1896年出生在贵州省铜仁县城关镇,家境比较富裕,不幸的是,在周逸群尚未记事时,父母因积劳成疾先后离开人世,他在族叔周自炳及诸亲友抚养下长大。周逸群天资聪慧、刻苦好学,于1906年进入周自炳在铜仁创办的城南小学学习,他熟读了一些中外历代进步人物的书籍,进步思想得以启蒙。1914年,周逸群到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学习。在此期间,他勤于钻研中国历史,熟读中外史书,写作能力出众,他撰写的《诸葛亮辅汉于蜀论》在校刊《南明杂志》上刊登,是全校推选的优秀文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