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尔盖·伊凡诺夫·塔涅耶夫-抖音百科
谢尔盖·伊凡诺夫·塔涅耶夫( 俄语 :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Танеев,发音[sʲɪˈrɡej ɪˈ van əvʲɪtɕ tɐˈnʲejɪf],1856年11月25日( 俄罗斯 教会历11月13日)-1915年1月19日(俄罗斯教会历6月6日)),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音乐 教育家 和音乐理论家。他是俄罗斯作曲家中少见的 对位法 大师,以深刻、崇高的哲学思想著称,但作品因技巧堆砌而流传范围不广。
人物经历 谢尔盖·伊凡诺维奇·塔涅耶夫出生于一个有文化和文学底蕴的俄罗斯贵族家庭,他的远房表亲亚历山大·塔涅耶夫也是一位作曲家,其女儿安娜·维鲁博娃在宫廷中具有很大影响力。谢尔盖·塔涅耶夫与 亚历山大 在音乐观念上有所不同,亚历山大深受五人组的 民族主义 音乐学派的影响,而谢尔盖则更倾向于更国际化的观点,如 柴可夫斯基 。他五岁起开始学习 钢琴 ,接受家庭的音乐教育。1865年,他的家人搬到 莫斯科 ,翌年,年仅十岁的塔涅耶夫进入 莫斯科音乐学院 学习,成为 尼古拉·鲁宾斯坦 和柴科夫斯基的学生。他的第一位钢琴老师是爱德华·朗格。1871年,塔涅耶夫在音乐学院学习 钢琴 时,还跟随学院的创始人尼古莱·鲁宾斯坦学习钢琴,并成为音乐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同时获得作曲和演奏(钢琴) 金牌 的学生,也是第一个获得音乐学院大金牌的人。1876年3月,他与小提琴家利奥波德·奥尔一起在 俄罗斯 巡回演出。塔涅耶夫还是 柴可夫斯基 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在莫斯科首演的独奏者,被选中是因为三周前在 圣彼得堡 首演时,古斯塔夫·克罗斯表现糟糕。在柴可夫斯基去世后,塔涅耶夫编辑了柴可夫斯基的素描,并以柴可夫斯基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形式首演。塔涅耶夫短暂地在莫斯科大学学习,并结识了杰出的俄罗斯作家,包括伊万·屠尔根耶夫和米哈伊尔·萨尔季科夫-谢德林。在1876年和1877年的西欧之行中,他遇到了 埃米尔·左拉 、 居斯塔夫·福楼拜 、塞萨尔·弗朗克和 卡米尔·圣-桑 等人。 1878年起,塔涅耶夫接替 柴科夫斯基 担任 莫斯科音乐学院 的 和声 与配器班教学工作,直至1905年因革命及其对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影响而辞去职务。他还能更加集中地进行作曲,完成了一些带有钢琴伴奏的 室内乐 作品,可以在音乐会上演奏,以及一些合唱曲和大量的歌曲。他最后完成的作品是于1915年初完成的赞美诗《诗篇的朗诵》。1915年4月16日,塔涅耶夫参加了 斯克里亚宾 的葬礼后感染了 肺炎 ,在康复期间,他在兹韦尼戈罗德附近的迪乌德科沃(Dyudkovo)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一个专门致力于塔涅耶夫的博物馆位于迪乌德科沃,克林的柴可夫斯基博物馆也有一个专门致力于塔涅耶夫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