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泉志

叶泉志
叶泉志毕业于广州市第七中学,可以说是中国天文爱好者中的一位“超男”。2005年10月,17岁的中学生叶泉志就成为第一个发现NEAT小行星的中国人。2007年3月,叶泉志不仅成为第一个获得了“苏梅克近地天体奖”的中国人,而且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亚洲人[1][2]。中国中山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学生,知名业余天文学家,曾透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各项计划之等影像数据库发现多颗小行星,并于2007年与台湾中央大学的林启生合作发现第一颗完全在台湾观测及发现的彗星鹿林彗星(编号C/2007 N3)。

报道摘录

幕後功臣叶泉志 17岁天文异人
中央大学的玉山塔塔加鹿林天文台半年不到发现一○一颗小行星,观测团队夙夜匪懈的努力,功不可没,但就读大陆广州第七中学的天才高中生叶泉志精心规画观测天区,是促成两岸成就的最大幕後功臣。中大副校长叶永烜说:「这个小孩是个不可思议的异人!」鹿林天文台台长林宏钦表示,大陆「晴天钟」网站提供各地未来四十八小时天文观测晴夜率预测,供天文爱好者研拟观测计画参考。今年初,我方以电子邮件向该网站申请协助提供鹿林天文站晴夜率预测。「晴天钟」网站站主叶泉志回信答应帮忙,并利用「近地小行星追踪计画」(NEAT)资料,对中大之前发现的鹿林一号小行星进行定轨观测,让鹿林两颗一直未获编号的小行星(Lulin2、Lulin)得到国际天文总会小行星中心认证编号。
当时叶泉志也希望用鹿林天文台四十公分口径望远镜搜寻小行星。叶泉志和台湾合作前,已利用NEAT影像资料库发现多颗小行星,但都是分析其他研究机构拍摄的影像所得,不是自行观测,因此无法取得小行星命名权。而以往鹿林发现的小行星并未系统性观测,都是观测过程意外发现,也未进行後续观测,因此多年来发现的小行星一直未永久命名。林宏钦指出,叶泉志的提议促成双方合作搜寻小行星。三月五日起,中大研究生利用四十公分望远镜搜索小行星和彗星,叶泉志负责资料处理及分析,希望系统性观测及持续追踪,发现并取得小行星永久命名权。没想到,三天後,台湾观测团队就在室女座发现一颗向西北方向移动的新小行星,接著又在观测2006EE近地小行星影像时,发现另外三个新小行星。就这样,海峡两岸第一颗非专业小行星出炉了,并在半年内快速增加到一○一颗,成为两岸天文观测合作的最佳典范。叶泉志也终於如愿以偿,达到自己命名小行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