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喜成(1924年-1993年),是中国豫剧大师,被誉为“豫剧第一生”,豫剧生行代表人物。他出生于河南开封市尉氏县,十岁时进入河南省长葛县万乐社科班学习豫剧,后拜师魏德海、高永安、吴同保等人。他以“二本腔”(假声)演唱豫剧,开创了豫剧生行十生九唐的唐派艺术流派,成为一代伟大的豫剧宗师。[2][3][4]
唐喜成的艺术生涯始于18岁,当时他在中牟县登台演出,正式成为豫剧表演艺术家。他曾在中原豫剧团、河南省人民剧团、河南省歌剧团、河南豫剧二团等单位工作。他的代表作包括《南阳关》、《辕门斩子》和《三哭殿》等。[2][3][4] 唐喜成是豫剧唐派的创始人,他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独特的演唱风格享誉豫剧界。他的艺术造诣成就为豫剧生行的最高峰,对豫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被称为豫剧第一生,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和一级演员。[2][3][4] 唐喜成于1993年逝世,享年69岁,葬于河南荥阳北邙陵园。[2][3][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