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公畹[wǎn](1914~2004)原名邢庆兰,祖籍江苏省高淳县,生于安徽省安庆市,著名语言学家。 1937年自安徽大学毕业后考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因时局变动而未能入所,1940年方入历史语言研究所从李方桂学习汉语方言、汉语上古音、侗台系语言等。后到联大中文系任教,从罗常培学习汉语音韵学、汉藏系语言调查等课程。曾调查布依语和傣雅语。后随南开大学回到天津。1953-1956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学院、莫斯科大学任教。归国后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汉语侗台语研究室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等。曾为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就及荣誉
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汉藏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汉台语比较研究)、语言理论研究、汉语语法研究等领域。
在汉藏系语言的比较研究方面,著有《远羊寨仲歌记音》(南开大学文学院边疆人文研究室人类学专刊乙集第1种,1942年昆明油印),为国内较早的布依语研究资料。另有《莲山摆彝语文初探》(合作,北京大学出版部,1950年)、《语言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其中有多篇论文利用对应同源体系的研究方法论证了汉语和侗台语的密切关系)、《三江侗语》(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江河上游傣雅语》(语文出版社,1989年)、《汉台语比较手册》(商务印书馆,2000年)、《邢公畹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0年)等。商务印书馆于2000年出版的这两本书集中反映了他在汉藏系语言比较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