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蛸的胴部呈长椭圆形,表面光滑,头部狭小,眼小。其腕部特别长,最长腕可达胴长的数倍,且各腕长短悬殊,其中第一对腕最粗最长,达40~50厘米。腕上具有两行吸盘。长蛸的体色多为粉红色,背部有灰白色斑点,无肉鳍,壳已退化。
长蛸在近岸浅水、泥质海底挖穴栖居,冬季则潜入较深水域越冬。其食性广泛,幼体以浮游动物为食,成体则主要捕食甲壳类、多毛类及贝类等。长蛸的经济价值高,肉味鲜美。[2] 形态特征
长蛸胴部短小,呈亚圆形至卵圆形。头部与足部紧密相连,有四对发达的肉腕,通常为胴部长度的2至5倍。长蛸的胴部呈现出椭圆形轮廓,背部有显著的疣状突起。其体色主要为褐色,而胴背部则布满了灰白色斑点。长蛸的腕部上密布着大小不一的吸盘,这些吸盘排列成两行。长蛸并未演化出肉鳍,且其外壳已高度退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