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福时

越南阮朝第4任君主
阮福时(1829年-1883年),原名阮福洪任,是越南阮朝第四任君主,年号嗣德,因此通称“嗣德帝”。他是阮宪祖绍治帝阮福[xuán]之次子,早年受封福绥公。嗣德帝在位期间,越南陷入内忧外患的崩溃边缘。法国在嗣德十一年(1858)借口阮朝迫害天主教,联合西班牙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至嗣德十五年(1862)缔结《壬戌和约》,以越南允诺割地赔款、开港传教告终。嗣德二十七年(1874)因北圻变故与法国签订《甲戌和约》,此后越南逐渐沦为法国保护国。与此同时,越南北部匪患严重,加上中国民变势力涌入越南,阮朝难以扑灭,不得不请求清朝出兵入越剿匪。阮朝统治集团内部则先后发生了阮福洪保、阮福洪槢、段征等人的谋反事件,整个国家风雨飘摇、动荡不安。嗣德三十五年(1882),法国侵略北圻,嗣德帝向清朝求援,引发中法围绕越南问题的矛盾,法国遂决定全面吞并越南。在法国进攻顺化前夕的嗣德三十六年(1883)六月十六日,嗣德帝去世,享年五十五岁。死后庙号翼宗(初定为成祖),谥号继天亨运至诚达孝体健敦仁谦恭明略睿文英皇帝,葬于谦陵。嗣德帝在位期间,采取开征鸦片税、调高税率、卖官鬻爵等饮鸩止渴的措施,使全国陷入政治紊乱、财源枯竭的恶性循环。嗣德帝没有儿子,收养了三个养子,但朝政完全由权臣把持,阮朝处于混乱之中。嗣德帝也是一位儒学学者,在位期间曾编写《嗣德圣制字学解义歌》。《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也是在他在位期间编[zuǎn]完成的。[1]

生平经历

农民起义

嗣德帝刚继位不久时越南尚处于太平时期。1850年,嗣德帝派遣大学士阮知方为南圻六省经略大使,潘清简平定、富安、庆和平顺经略大使,阮登阶为河静、安、清化经略大使,前往各地巡视。但不久以后从中国南部至越南北圻一带的广大地区皆发生了罕见的洪灾。越南兴安省的文江县连续十八年发生决口,使当地民不聊生。这些生活没有着落的百姓落草为寇,最终发展成反对阮朝朝廷的起义。而在北方的中国,则因洪灾和太平天国起义,不少中国人逃入越南北部,占据山区成为强盗。
1851年,中国山贼广义堂、六胜堂、德胜堂据守北圻山区,骚扰太原一带。嗣德帝派阮登阶为北圻经略大臣前去平叛。阮登阶没有出兵镇压,而是诱使三堂贼投降。阮登阶在任期间北圻一带平安无事。但1854年阮登阶死于任上,同年北圻变爆发了被成为蝗贼的农民起义。山西农民将后黎朝皇族后裔黎维柜拥上盟主之位,以高伯适为国师,骚扰山西、河内、北宁一带。不久,叛乱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