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存淦-抖音百科
邹存淦(1849年-1919年),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的医学家、藏书家,字俪生,号俪笙氏,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他以其祖父的建议为基础,收集并整理了有关农业、气象、医疗保健以及饮食方面的文献资料 ,编写了《田家占候集览》十卷的手稿,现保存在北京图书馆。此外,他还创作了《外治寿世方初编》四卷,该作品于光绪三年(1877年)出版,收录了大约2,200个药物配方。同时,邹存淦还撰写了《己丑曝书记》四卷,记录了三万多卷书籍的信息。他在古籍版本鉴定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对于《九僧诗》的版本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他的著作还包括《识语》,并且在他的藏书中使用了多个印章,如“邹印存淦”、“俪笙”和“邹氏家藏”。[1][2] 著作贡献
邹存淦在其职业生涯中,除了在医学领域的贡献之外,还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他编撰的《田家占候集览》是一部关于农业、气象、医疗保健以及饮食等方面的知识汇编,这部手稿共有十卷,目前被北京图书馆珍藏。另外,他编写的《外治寿世方初编》是一本关于各种疾病外治方法及其相关药物配方的书籍,全书分为六十八门,收录了超过两千二百种药物配方。这本书是在光绪三年(1877年)正式发行的。此外,邹存淦还撰写了一部名为《己丑曝书记》的作品,其中详细记载了三万卷以上的书籍信息。[3] 版本鉴定
邹存淦是一位杰出的藏书家,他对古籍版本的鉴定具有深入的研究。他曾对《九僧诗》的版本起源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在自己的研究笔记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九僧诗》在宋代就已经很少流传,明代出现的影宋抄本很可能是书商为了牟利而伪造的。尽管如此,这些抄本的价值仍然不容忽视,因为它们提供了比其他版本更为丰富的信息。邹存淦还特别提到了一本名为《江湖小集》的书籍,认为它可能包含了一些有价值的版本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九僧诗》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