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脲

一种无机配合物
硫脲(英文名:Thiourea[1]),又称硫代尿素,是一种无机配合物。分子式为CH4N2S,相对分子质量为76.12。白色,有光泽的晶体,苦味,相对密度为1.405(20/4°C),熔点为176-178°C。[2][3]其遇明火、高热可燃;其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其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3]硫脲在有氧化剂(如O2、Fe3+)的酸性溶液中能溶解金、银,使金、银呈络合离子形式浸出。[5]
硫脲具有多种用途,包括用于摄影和复印纸、染料、药物、护发制剂的有机合成、橡胶促进剂、分析试剂、氨基树脂、防霉剂、纺织品阻燃剂、胶溶剂、农药、螯合剂,以及作为铋离子和亚硒酸根离子的测定试剂。此外,还用于树脂、压塑粉的制造以及金属矿物的浮选剂。其他用途包括作为浆状炸药的添加剂,聚合物溶液的粘度稳定剂(如钻井泥浆中),以及石油开采中的流度缓冲剂[1]
硫脲危害人体的主要途径为吸入和皮肤接触,生产或使用硫脲的工人面临最高暴露风险。硫脲已被确定为光敏患者的致敏物。其还可能抑制骨髓功能,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1]
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实现了尿素的合成,首次表明一种先前仅被视为有机废物的物质,可以在实验室中由无机原料合成。硫脲于1873年由波兰化学家马尔切利·涅恩基(Marceli Nencki)首次合成,作为第一个尿素类似物,其特征是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6]2025年7月,新京报记者获取的一份统计表显示,有数百名“棉密码”卫生巾消费者曾提供产品使用后的反馈信息。有30余人自诉患有甲状腺癌,同时反馈其他接触硫脲的关联病症,均称长期使用“棉密码”卫生巾,并出示有多年购买“棉密码”的订单截图。消费者集体送检的检测报告显示,从2019年9月到2025年1月,多个批次的棉密码茶氧夜用卫生巾、茶氧日用卫生巾等品类均检出超高含量的硫脲。[7]

发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