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红菌素-抖音百科
竹红菌素(Hypocrellin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苝[bèi]醌[kūn]类色素,系竹黄子座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上世纪80年代由我国学者万象义等首先发现。竹红菌素最早发现于竹红菌(Hypocrella bambusea)子座中。竹红菌是主要生长于我国云南西北部海拔3000~5000 m高寒地带的箭竹(Fargesia spathacea)上的一种寄生菌,隶属于子囊菌纲肉座菌科。 发现
竹红菌素最早发现于竹红菌(Hypocrella bambusea)子座中。在发现竹红菌甲素后不久,陈维新等即确定了其结构。随后在1985年,万 象义等又从竹红菌中分离到竹红菌乙素。竹红菌乙素相当于甲素失去1分子水。酸或者碱催化都可以使甲素转化为乙素。在此后的研究中又有学者发现了竹红菌丙素(HC)和竹红菌丁素(HD),但其含量均较低。 理化性质
竹红菌甲素为主要的竹红菌素,其纯品为红色晶体,熔点209℃~210℃,易溶于氯仿、吡啶、丙酮[tóng]、二甲亚砜[fēng],可溶于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其亲脂特性使得该色素容易聚集在细胞膜上。竹红菌素的二甲亚砜溶液在可见光区均有3个吸收峰,波长分别为475 nm、545 nm、585 nm,在高浓度下并不形成聚集态,较之现在临床上使用的血卟啉衍生物具有很多优势,如原料易得、易 纯化、不易聚集(HPD易聚集而降低其光疗效果)、三重态量子产量高、代谢快、对正常组织损伤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