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全国性公益公募基金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China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Foundation),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CBCGDF)[1]成立于1985年,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性公益公募基金会,全国性一级学会,也是2016年9月1日《慈善法》实施以来全国首批认定公募资格的16家慈善组织之一,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事业。[2]地址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民和路17号院1号楼-1至5层101。[3]理事长为谢伯阳同志,秘书长为周晋峰[a][6]
1985年为重引进麋鹿,成立中国麋鹿基金会,也就是中国绿发会的前身。1992年,中国绿发会迎来第二个重要发展阶段。中国正式签署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1997年,经报中国科协批准,中国绿发会由“中国麋鹿基金会”首次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2009年,中国绿发会迎来第三次发展变革。在胡德平、胡昭广同志领导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再次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2015年,中国绿发会在以胡德平为理事长、周晋峰为秘书长的理事会领导班子带领下,开始机构内部改革,从管理体制、人员聘用、业务范围等多方面改革创新,邀请资深学术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等加入,形成了一系列二级工作机构。[5]202210月20日,中国绿发会正式成为IPCC的观察员。[7]2023年9月26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在海口揭牌成立。[8]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业务范围包括国际合作、募集资金、专项资助、科学研究、业务培训。[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对开展的项目实行统一编号管理。[9]
中国绿发会先后获得“CCTV201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首届中国古村大会上获“古村卫士”、第18届华鼎奖“杰出公益个人奖”、“2015年度科协系统计调查工作优秀单位”、“2016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澎湃新闻“2018最佳政务传播群团组织奖”,及第五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公益节“公益组织奖”,另获中国公益节“年度公益集体奖”、“公益个人奖”等多项奖励与认可。[5]

历史沿革

机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