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几亚

欧洲巴尔干半岛君主制国家
瓦拉几亚(罗马尼亚语:Țara Româneasc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公国,存在于1290年至1859年之间。它位于下多瑙以北、南喀尔巴阡山脉以南,传统上可划分为蒙特尼亚(大瓦拉几亚)与奥尔特尼亚(小瓦拉几亚)两个区域。瓦拉几亚地区是现代罗马尼亚的一部分。瓦拉几亚罗马尼亚语名称“Țara Românească”的字面意思是“罗马尼亚人的国家”,而“瓦拉几亚”这一名称则是源于瓦拉几亚主体民族的名称“瓦拉几人”。[1][2]
瓦拉几亚建于1290年,最初的目的是作为匈牙利奥斯曼土耳其人之间的缓冲地带。但1330年,瓦拉几亚从匈牙利手中赢得了独立,是罗马尼亚地区中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地区,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大公国。[3][1]1415年,瓦拉几亚接受奥斯曼帝国宗主权成为奥斯曼的一个附庸国。1386至1418年为瓦拉几亚的鼎盛时期。[4][5]虽然奥斯曼帝国在穿刺公弗拉德三世死后逐步加强对瓦拉几亚的控制,但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奥斯曼帝国对瓦拉几亚的控制也逐步衰弱。[6][4][7]
1768年至1854年间,俄国在瓦拉几亚有短暂的占领期。[4]其中,1828年至1834年间,俄罗斯军事政府统治瓦拉几亚期间制定了《组织条例》,并持续执行了二十多年。[7]19世纪初,俄国击败奥斯曼帝国,瓦拉几亚成为俄国的保护国。但在俄国于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后,根据1856年《巴黎条约》,瓦拉几亚不再是俄国的保护国。此后,瓦拉几亚与摩尔达维亚虽然名义上仍承认奥斯曼帝国宗主权,但实际上已拥有高度自治权。1859年,瓦拉几亚大公亚历山德鲁·约安·库扎将瓦拉几亚与摩尔达维亚合并为罗马尼亚联合公国,即现代罗马尼亚的前身。[7][8][9][10]虽然瓦拉几亚已不存在,但它的历史和文化仍然对现代罗马尼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4]

介绍

瓦拉几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北,摩尔多瓦之南,东濒黑海。1324年当地居民打败匈牙利人后取得独立,建立公国。1411年,沦为奥斯曼帝国藩属。1859年和摩尔多瓦合并为多瑙公国。1861年,称罗马尼亚公国,宗主权仍属土耳其。1878年俄土战争后根据《柏林条约》取得独立,于1881年成为罗马尼亚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