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基塔·马加洛夫-抖音百科
尼基塔·马加洛夫(Nikita Magaloff),1912年出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个名为Maghalashvili的格鲁吉亚贵族家庭,1992年于瑞士沃韦市过世。他的家族在俄国大革命后逃往芬兰定居 ,后来又迁徙到法国。少年尼基塔在巴黎音乐学院求教于伊西朵尔·菲力普(Isodore Philipp),十七岁时赢得首奖和拉威尔亲自颁发的褒扬状,后来他还跟随浦罗高菲夫学习作曲。他的演奏生涯的足迹遍及全球最首屈一指的演奏厅,和萨尔兹堡、爱丁堡、柏林、苏黎世、音乐节和洛桑等著名音乐节。 个人经历
他的艺术在近一、二十年来不公平地遭到忽视,原因之一当然是马加洛夫在晚近的录音和演奏会中,倾向于过度缅怀他那超凡的过去一种复杂和精巧的醒目结合,而非为其成熟时期的风格带来深入化和个性化的成长。只有少数国际级的演奏家,努力在晚年保有年轻时的体力和精神力,同时还以这些力量为基础,为他们的诠释基础注入成熟风貌,以让甚至是专家以外的人相信他们所听到的,是独特而醒目的表演。尼基塔·马加洛夫稳固立足于演奏家和权威的领域中,教导、磨练后进,但他自己的演奏中的意图和效果似乎也维持着这样的风格足够 讨喜可亲的、高贵的、有时自我满足的,对投以局促不安的一瞥,对辉煌的过去则注视以美好的眼光。对比于季弗拉的李斯特录音,马加洛夫呈献的是一种冷然、圆熟的磅礴演出的动人观点,尽管我较偏好热血澎湃、出人意表的李斯特演奏者,马加洛夫在我回忆中仍然总是扮演这位作曲家的典范诠释者。在后来唱片目录的扩展中,再也没听过在马加洛夫那液态的、透明的、芬芳的录音中所呈现的,如此狂野、尖锐、风格上和音乐上内蕴的精彩诠释,它们是如此的自然流畅,如此的沉着冷静,如此自信地专注于氛围和技巧本质。第一号练习曲中那冗长的颤音乐段,在他晶莹透彻的指法下去除了丰腴的外表,没留下任何一盎司的脂肪,旋律的潮起潮退以一种明确的逻辑Z由开展,直到那些猛烈的音阶返回,演奏者才再度深入琴键中挖掘。 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