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法源寺-抖音百科
《北京法源寺》(Beijing Fayuan Si)是李敖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政治犯关押在国民党黑狱中构思的历史小说,成书于1991年,[4][5][3]并于同年6月30日由文星书店出版。[2]2018年,台海出版社也出版了《北京法源寺》。[6] 小说的故事以戊戌变法事件为背景,再现了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寻找救国道路而失败的历史。[7]晚清时期,康有为提出变法观点获光绪皇帝信任,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开启“百日维新”。变法93天时慈禧干涉,光绪命杨锐带出“密诏”,康有为让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商议救驾。但袁世凯向慈禧揭发变法为“政变”,导致变法失败,光绪被废,康有为、梁启超海外流亡,“六君子”被斩首。1921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重游法源寺,因“保皇还是革命”政见不同而决裂。[8] 《北京法源寺》作品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9]2015年12月5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根据小说《北京法源寺》改编的话剧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登场。[3] 创作背景
"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始建于唐代的法源寺是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院。贞观年间,为超度在东征高丽之役中战死的将士,唐太宗下令在幽州城修建佛寺,赐名悯忠寺。中唐时寺院前部曾有东、西两座高塔,分别由安禄山和史思明所建。辽代幽州成为五京之一的南京,悯忠寺迎来最为兴盛的时期。金灭辽后,在靖康之变中被俘的宋钦宗加曾经被囚禁在这里。明初悯忠寺毁于兵火,重建后一度更名为崇福寺。雍正十二年(1734年),寺院重修后赐名法源寺。清朝末年,维新派人物将法源寺作为重要活动场所,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经常在此聚会。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处决后,其灵柩曾停放在这里。中国台湾作家李敖以此为背景,在狱中构思故事梗概,在1976年出狱后开始写作,成书于1991年。[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