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太宗虚心改过-抖音百科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他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实现“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内容简介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长孙无忌等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从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不得有隐,宜以次言朕过失。”长孙无忌、唐俭等皆曰:“陛下圣化,遣致太平,以臣观之,不见其失。”黄门侍郎刘洎对曰:“陛下拨乱创业,实功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有人上书,辞理不称者,或对面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太宗曰:“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详细介绍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臣子对帝王,多是顺从而不敢违背,用甜言美语来讨人欢心。我现在提出问题,你们不准隐瞒,要说出我的过失。”长孙无忌、唐俭等人都说:“陛下圣德教化,使天下太平,就我们看来,没有什么过失。”黄门侍郎刘洎[jì]回答说:“陛下拨乱创业,确实功高万古,正如无忌等人所说。但不久前有人上书,遇到言辞内容不合陛下心意,有时当面追根究底,致使上书言事的人都羞惭退下。这恐怕不是在奖励进言者吧。”唐太宗说:“这话很对,我一定接受你的意见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