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障碍,又称为不排卵,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许多妇科疾病所共有的一个症状,占不孕症病因的25%~30%。[5][1] 排卵障碍包括无排卵与黄体功能不全。外界环境、精神因素等均可以影响到女性的月经周期。无排卵主要原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任一环节的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导致。无排卵者可表现为月经初潮年龄较大,月经量少,月经后推或稀发,或闭经,或崩漏不止,或溢乳、不孕。黄体功能不全是指黄体分泌黄体酮不足或黄体过早萎缩,黄体功能不全者可表现为月经量少、经期提前、经前点滴出血,或经前乳胀、溢乳,月经周期先后不定或反复自然流产。[3][4][2] 常用促排卵药物为枸橡酸氯米芬,其虽有较高的促排卵率,但妊娠率不高,并存在较高的流产率和一定的胎儿畸形率。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疗效与枸橡酸氯米相似,但自然流产率明显降低。对其远期疗效的追踪观察发现其对婴儿的智商和发育无不良影响。[5] 病因
女性正常的排卵过程是由下丘脑—垂体前叶—卵巢性腺轴控制的。它们之间存在自上而下的调节和自下而上的反馈调节。下丘脑脉冲式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体,刺激垂体前叶促性腺细胞分泌FSH、LH,FSH、LH又作用于卵巢,在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卵巢类固醇激素的分泌中起调控作用。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又对其上一级中枢起反馈性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卵巢这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功能异常,均可造成暂时或长期的卵巢功能障碍,导致排卵障碍。引起排卵障碍的因素包括:①中枢神经系统性无排卵;②下丘脑性无排卵;③垂体性无排卵;④卵巢性无排卵;⑤多囊卵巢综合征;⑥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⑦其他:性腺轴以外的其他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失调和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重度营养不良可影响卵巢功能而导致排卵障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