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移质

水流中沿河底滚动、移动、跳跃或以层移方式运动的泥沙颗粒
推移质又被称为床沙载荷、底载荷、推移载荷或牵引载荷,它指的是那些在水流中沿河底滚动、移动、跳跃或以层移方式运动的泥沙颗粒,这些颗粒在运动过程中与床面泥沙(简称床沙)之间经常进行交换。[1][2]
推移质运动的强度与水流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是由汉斯·爱因斯坦(H.A. Einstein)等泥沙学者通过结合概率论和力学的方法推导出来的。他们将推移质理论与悬移质扩散理论相联系,这些理论工作对泥沙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推移质在河床地貌的塑造、河道整治、水库淤积计算、闸坝设计、航道稳定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山区河流中,其重要性更为显著。[1][4]

推移质

水流沿河床流动时,床面上的泥沙颗粒受到水流拖曳力和上举力的作用。当水流作用力或其对某支持点的力矩大于泥沙颗粒在水中有效重量和颗粒间的摩擦力(对细颗粒泥沙还有颗粒间的粘结力)或其对相应支持点的力矩时,泥沙颗粒将从静止状态转入运动,称为泥沙的起动。泥沙起动时的水流条件称为泥沙的起动条件,以水流拖曳力、平均流速或水流功率来表示,分别称为起动拖曳力、起动流速和起动水流功率,可根据理论公式或经验关系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