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仲文

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
秦仲文(1896年1月26日-1974年6月23日),原名秦裕荣,号仲文,后又以秦裕为笔名,别署梁子河村人,画室名群峰扶翠之居,河北省遵化县人。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书画鉴赏家、北派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2][5]
1896年,秦仲文出生于河北遵化西梁子河村。[3]秦仲文1915年入北京大学法律系读书,1918年参加蔡元培主办的北大画法研究会,从贺良朴陈师曾汤定之等学画。后专攻山水,参加金城主办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得以临摹古本,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基础。三四十年代在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京华美术学院等学校任教,兼及史论研究。 1934年著《中国绘画学史》。[1]1945年,徐悲鸿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校长期间,聘请秦仲文、陈缘督、李智超教授中国画。1947年,秦仲文带头反对以素描为中国画造型基础,发生所谓“三教授事件”[a],被开除教职。[3]1954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组织下,秦仲文同在京老画家一起赴西南写生,足迹遍及湘、黔、桂、川等省,回京后合作绘画向祖国献礼。1957年5月,北京中国画院(后更名为北京画院)成立。秦仲文受聘入院任教并任院务委员。[6]20世纪60年代,秦仲文成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受邀参与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织编校的《中国美术论著丛刊》《中国画论丛刊》。1974年6月23日秦仲文病逝于北京。[3][2]
秦仲文最初习山水画从晚清诸家,如奚冈、黄谷原、戴醇士等入手,此后进一步接近清初龚贤查士标等人的作品,学习龚氏浓郁沉厚、层层积染的风格和查士标荒寒疏远、简括宁静的作风,从技法到风格都出现了变化丰富的趋向。在中国画学研究会,他进一步研习四王、吴、恽,更上溯宋、元各家,对传统文人山水的渊源大力研摹,逐步形成苍郁浑厚、绵密紧劲的个人风格,在40年代北方山水界有很大影响。秦仲文也是一位美术史论家,除30年代的重要理论专著《中国绘画学史》外,曾发表过大量评论当代画家的文章。[1]在北京画院工作期间,秦仲文又对《中国绘画学史》进行了全面修订,增添了大量新的内容和注释,此手稿几经辗转,在2011年,由北京画院以《中国绘画史略》为书名出版发行。[3]

人物生平

自幼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