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

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各地统筹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绿地等,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或改造“口袋公园”近三万个,建设绿道8万多千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5平方米。[1][2]
口袋公园是城乡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城市活力街区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展现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窗口。口袋公园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微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口袋公园在为周围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新去处的同时,更使得城市原本废弃、闲置的空间有了新用途,让城市的品质进一步提升。[3][1]
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63年。当年5月,美国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展览会上,专家提出“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的提议,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设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1967年,世界上第一个口袋公园——占地仅390平方米的佩雷公园在美国纽约建成开园。[2][4]

发展历程

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是1963年5月在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展览会上提出的“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的提议,它的原形是建立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Midtown Park),或称口袋公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