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翅目

昆虫纲有翅亚纲半翅目动物
半翅目属昆虫纲、有翅亚纲渐变态类,俗称椿象、蝉、叶蝉、沫蝉、蜡蝉、蚜虫、木虱介壳虫、粉虱等,简称[chūn]、蝉、蚜、[jiè]等,名称源于异翅亚目前翅为半鞘翅,包括传统的半翅目和同翅目,主要是蝽类,被称为“臭虫”、“放屁虫”,是昆虫纲中的较大的类群之一,分布遍及全球各大动物地理区,其中热带亚热带种类较为丰富。截至2023年7月,全世界已知大约有151科92000多种,中国已知9000余种。[1][2][3]
半翅目分为蝉亚目、蜡蝉亚目、鞘喙亚目、异翅亚目和胸喙亚目,拥有胸足、步行足、捕捉足、游泳足、开掘足等类型。多为六角形或椭圆形,背面平坦,上下扁平,有两对翅,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复眼发达,突出于头部两侧,偶有2节或1节者,具2爪,多数种类有臭腺,会分泌臭液,其爬过的地方可留下难闻的臭味。[2][1][4]个体大小差异很大,小到几毫米的蚜虫,大到20cm,大多数以植物汁液为食,水生种类为捕食性,以蚊类幼虫软体动物蝌蚪、小鱼等为食。[5]一生会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最早出现在早二叠世(约2.9亿年),直到白垩纪后期,现生半翅目的主要类群全部出现。现生半翅目的主要群类在晚白垩世中后期,全部出现,并形成了于现代种群相似的格局。[6]
半翅目中的许多种类,可以传播植物病病毒,是重要的农业害虫。[6]部分半翅目还会吸食哺乳类动物的血,比如床虱,它们会聚居在床板、褥垫、墙隙等缝隙中,被其叮咬后会出现瘙痒、斑丘疹、红斑病变等症状。[4] 有的半翅目因有蚧壳保护,会分泌蜡、胶、色素等物质,例如蚧壳虫,是重要的工业资源和药用资源。[7]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