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姆丹

胡姆丹
胡姆丹,或译库姆丹,为Khumdan不同音译,粟特、拜占庭和阿拉伯文献上对隋唐长安城的名称。在古希腊文中记作Χουβδάν,按古代突厥语可读作Khubdan或Khumdan。最早见于拜占庭史学家塞奥费拉克图斯·西摩卡塔的《历史》,其著作撰写于610年至638年。在阿拉伯文献中也常见此名,如苏莱曼的《苏莱曼东游记》、马苏第的《黄金草原》《世界境域志》(10世纪波斯地理书,作者不详)、穆罕默德·伊德里西的《云游者的娱乐》,和后来出土的781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等。

简介

2003年在西安北周史君墓出土的文物中有粟特文、汉文双语题铭,共51行文字,粟特文33行、汉文18行,粟特文中有“库姆丹”(xwmt’n)一名,左边汉文题刻有“远迁居长安”几个字,据记载墓主为粟特人史君,大象元年(579年)86岁时死于长安,学者指出文中库姆丹指的就是长安。另外,有学者对出土的《粟特文信札》中二号信札的“xwmt’n”指出早在西晋末年粟特商贾就将长安称作称胡姆丹。有关它的语义来源有不同解释,有人为是宫殿(Kongtien)的误读,也有认为是汗堂(Khan T'ang),中国学者岑仲勉认为是金殿。美国学者彼得布伯和日本学者高田时雄则认为Khumdan原语的读音为中古汉语关中方言,可能是“咸阳”的古音。此外,Khumdan在维吾尔语中意为“窑炉”、“焙烧窑”,古代长安地区是否存在与此相关的窑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