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镇

天津蓟州区的古代地名
[]镇,又名蓟州镇,[1]今名蓟州区,为明九边重镇之一。[2]蓟镇设置的目的主要是牵制九边其他边镇及京营,起到防备叛乱的作用。同时,明统治者考虑到其余边镇一字拉长,戍守防线长达数千公里,兵员分散,因此设置蓟镇以为抵御蒙古入侵的预备防线,与京营起到相互照应的作用。
蓟镇官兵员额,永乐时期初定为85006人(包括蓟州、永平、昌平密云),万历年间增长至十万人以上,九边中仅宣府、大同可与之相比。[3]蓟镇较为著名的统帅为戚继光[4]戚继光是与俞大猷齐名的著名将领,其训练的蓟镇兵马练水平较高,有很强的战斗力,世人称之为戚家军

来源介绍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取大都(今北京),把统治中原近百年的蒙古人驱出长城。元顺帝退出长城仍滞留于近塞地区,屯上都(今正兰旗附近),仍称元帝,史称北元。此时其统治机构还完整存在,残余兵力号称百万,企图依靠这些力量整复故都。而刚刚建立的明政权对北元的存在深感为患,于是从洪武二年至二十九年,朱元璋先后八次派大将率重兵征伐漠北燕王朱棣当了皇帝以后,从永乐八年到二十二年,先后五次亲率大军北征,并死在返回的路上。在明军强大的武装攻击下,北元内部发生分裂,长期互相拼杀,几代元主及拥立的太子都被部下杀死,部众离散,连帝号纪年都被遗忘了。
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