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别名:万岁山、镇山、煤山),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公园内的旅游景点,在北京内城南北中轴线中心点上,曾是北京城中心的最高点。公园占地面积23公顷,山高45.7米、海拔高度94.2米。[1][2] 景山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城御苑。辽金时期,景山形成。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7年)营建元大都时,把皇宫的中心建筑延春阁建在土山之南,并将土山命名为“青山”。明朝朱棣下令在青山的基础上堆积了有五个山峰的大土山,作为“镇山”,并称此座镇山为“万岁山”。万岁山在清代改名为景山。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景山次峰、稍峰四座亭子中的佛像被劫走,万春亭中的毗卢遮那佛也遭到破坏。1928年,景山作为公园开始对外开放。1954年12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景山的管理权由故宫博物院移交北京市园林处。1955年4月14日,成立景山公园管理处。1955年7月16日,经过整理修缮后的景山公园正式对外售票开放。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景山万春亭内仅存的毗卢遮那佛被红卫兵砸毁。1971年,因为构筑“519”工程的防御工事,景山公园作为堆料场地,停止对外开放,直到1978年才重新恢复开放。[1][3][4][5][2][6] 景山有“京华览胜第一处”之美誉。山之五峰建有五座亭子,自东向西依次为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富览亭。每座亭内曾供奉一尊佛像,故称“五方佛亭”。[6]1957年,景山被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景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2005年,景山公园被评为北京市精品公园。[1][2]
历史沿革
景山历史悠久,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金世宗在辽瑶屿行宫的基础上建太宁宫,并开凿了西华潭(今北海),在此地堆成了小丘,这就是最初的景山。[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