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人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吴作人(1908年11月3日[a]-1997年4月9日),名之寿,字作人,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生前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1988年任全国政协常委。[3][6][4][2][8]
吴作人从小对于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其祖父吴长吉就是位技艺高超的画师。1924年,吴作人进入苏州工业专门学校高中部读书,1926年考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画家徐悲鸿,之后若干年先后留学法国比利时。1935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教授,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理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等职。中央大学于1937年10月内迁四川,他也随校到了重庆。1939年至1940年,重庆举办“战地写生画展”,他一人参展作品多达20余幅,包括《纤夫》《擦灯罩的工人》等。1941年,他又以《不可毁灭的生命》《皇帝战蚩尤》等油画,参加全国第三届美术展览。[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作人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后任校长。1951年4月,吴作人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在1960年7月、1979年11月举行的中国美协第二、三次代表大会上连任副主席,1983年3月被推选为中国美协代主席,在1985年5月举行的中国美协第四次代表大会被推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从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到1988年2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吴作人担任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1997年4月9日,吴作人在北京因病逝世。[1][2][4]
吴作人早年攻素描、油画,间作国画。晚年后专攻国画,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在创作国画的过程中,吴作人引入了西方油画的一些元素,敢于在技法和创作理念上做出改变,形成了自己古拙狂放的艺术形式。他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开拓了新的风貌。[1][2][10]
吴作人对美术教育影响深远,王明明、陈玉先刘大为等著名画家都曾求教于他,[11]在他主持中央美院期间,确立了用素描为基础进行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彻底改变了整个中国画原有的教学体系,直接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让中国画教育步入了一片新的天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