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史-快懂百科
《元史》,系明朝初年宋濂等人奉敕撰修的纪传体断代史,[1][2]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记述蒙古族兴起和元代兴衰历程的官修史书,[3][4]载录了从成吉思汗建国到元朝政权灭亡期间一百六十余年的历史,为中国“二十四史”之一。[5][6][7] 《元史》开修于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二月,[8]开局于南京天界寺,[9]成书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七月,中途曾一度因史料缺失闭馆搁置六个月,修纂[zuǎn]工程实则全程历时三百三十一天。[6][10][11]全书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共成二百一十卷。[12][13]《元史》撰修以时任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a]前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袆为总裁,[8]陶凯、赵壎、谢徽、朱右、朱斑、徐尊生等三十人一道秉笔纂修。[5][10][11][b] 明朝所撰《元史》,主要以元代《十三朝实录》《经世大典》《国朝名臣事略》等为依据,[1][15]一并辑取元人文集所撰文帖石碑等著述撰修而成,是为后学研究元史最基本最重要的史料之一;[4][6][9]同时,因《元史》成书仓促,照搬前朝史书,内容繁简失当,撰修多有谬误等潜在的缺憾不足,自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刊刻传世至今,颇受历代史学家诟病攻讦。[6][9][14][16][17][18] 撰修背景
朱元璋登基称帝初年,元顺帝虽然败退北撤,但仍保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李思齐、张良臣、扩廓帖木儿等残元旧部实质占据北地南疆多地,维系着小朝廷的统治局面,史称“北元”。[6][16][19]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19]为昭告天下元朝即已灭亡,招揽招抚残元旧部,聚拢收服天下民心,巩固明朝统治根基,宣扬大明江山正统的合法性,朱元璋遂依胜国修史的成例诏修《元史》。[4][6][16]